第165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笔趣阁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第16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5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165章

  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司令伦杜利克比舍尔纳更积极,他在5月7日抛下部队,向美军投降。后来,他接受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被判处20年徒刑。1951年9月,被释放回家。

  在战场上,失去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60万人和厄斯特马克集群军群的40万人陷入一片混乱,大量官兵开始无秩序地向西一路奔逃,沿途不断与追杀的苏军爆发战斗。

  此时,二毛第4方面军连续进攻了几天,终于在5月8日消灭第1装甲集团军的后卫,夺取了奥洛穆茨。

  拔除这个突出部之后,叶廖缅科的方面军主力也开始向布拉格推进。

  5月8日20时,德国代表与盟军和苏军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科涅夫随即用广播和传单向德军宣告了这一消息,并要求他们3个小时内放下武器,但没有得到答复。

  当晚23时,科涅夫恢复全线攻势。这天晚上,近卫第3、第4坦克集团军一口气冲出了80公里。

  5月9日拂晓,二毛第2方面军先头部队从西北方向冲进布拉格,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的部队也陆续进入布拉格。上午10时,苏军控制了全城。

  5月10日起,苏军开始四面清剿德军。在捷克北部,近卫第1骑兵军抵达开姆尼茨,与此地美军建立联系。

  近卫第4坦克集团军一部从布拉格向西,抵达罗基察尼,遇到了美军侦察部队;主力则从布拉格南下,推进至贝内绍夫,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会师。

  二毛第2方面军左翼在布拉格以西更远的地段北上,于5月11日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中段会师。

  至此,苏军在德军撤退路线上构筑了两道拦截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绝大部分兵力都处在拦截线以东地区,陷入包围。

  德国官兵们终于明白突围无望,不得不放弃战斗开始大量向苏军投降。两个集团军群在战役开始前的108万名总兵力中,有86万名官兵和60名将军落入苏军之手。

  同时还交出了9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8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100架飞机。5月12日早上,随着一辆德军251型装甲车在逃往美军防线的路上被苏军击毁,布拉格战役结束。

  苏奸弗拉索夫的下落很滑稽。苏军第25坦克军在5月12日拦下一辆汽车,弗拉索夫在汽车里被两床被子包裹着。

  苏军士兵将其拖出汽车,装进一辆坦克里,被送往第13集团军司令部,随后又送到二毛第1方面军的司令部。

  科涅夫与弗拉索夫相识,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科涅夫当时担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担任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隶属于西方面军,他所处的地段与科涅夫方面军防御地段相邻。

  科涅夫没有理睬这个叛徒,他随即命令将弗拉索夫送回国内。后经毛熊最高军事法庭判决,弗拉索夫于1946年被执行绞刑。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落下帷幕,在历时1417天的战争中,苏军阵亡超过900万人,负伤超过1500万人,如果将平民伤亡数字一并统计,毛熊在卫国战争时期伤亡人数为4400万人,超过当时毛熊人口的1/4。

  德军在二战期间的阵亡数字为500万人,其中苏德战场阵亡430万人。如果加上负伤的数字,德国在二战期间的伤亡总数超过2800万人,占当时国民人口的1/3。

  毫无疑问,毛熊赢得了一场伟大、正义的战争,而且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只不过在功劳簿上他们也留下了诸多污点,日后被世人诟病。

  毛熊诞生之初就身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及其所带来的瘟疫和饥荒让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人口都呈现负增长。

  直到30年代,随着局势逐渐稳定,以及一系列保健和医疗措施改善了居民区健康状况,提高了人均寿命,人口终于开始较为稳定的增长。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毛熊人口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版图的扩张,例如1940年初人口达到了1.94亿,但如果按1939年9月17日前的版图计量,40年初则应该是1.74亿人。

  毛熊人口的另一个潜在问题是男性比例在下降,由于30年代末一些军事活动和郑治风波的影响,39年男性性别比例(47.9%)反而相比沙俄时期(49.8%-49.7%)更低些。

  当时的人恐怕不会料到,这竟是苏联男性人口比例最后的高峰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不宣而战,给毛熊人民带去了四年的战火和巨大的人员经济损失。

  苏军在受到德军突袭四个月后就基本失去了现役的主战力量,而持续维持苏军与德国的作战力量乃至坚持到最终胜利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毛熊成功的人力动员。

  根据毛熊军方的代表人物克里沃舍耶夫统计,毛熊武装力量在战场先后动员了480万现役+2980万后备力量共计约3440万人,相当于毛熊的17.7%总人口。

  而德军曾按自己的动员效率对苏联情况进行估算,在42年就开始多次宣布毛熊人力枯竭,然而毛熊动员的效率和规模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使其在震惊中走向灭亡。

  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毛熊带来了超过2000万的军人和平民人员死亡。

  其中毛熊红军的人员伤亡,克里沃舍耶夫所给出的数据显示约有2900万人左右。

  这意味着战争中军人至少有85.9%的人员死亡、失踪或者受伤、患病,这部分也占了总人口的15.3%左右。

  考虑到克氏数据主要停留在“现役军人”这一群体,而不是整个毛熊红军。

  许多参与战斗的民兵,游击队、地方防空部队、地方警备队和其他部门的部队等遭受的损失并未纳入其中,因此实际人员损失情况还会更高些。

  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苏军损失了大量技术设备和人员。

  而当时国防工业由于国土大量流失,还处于转移的途中,恢复生产需要时间。

  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毛熊只能靠大量动员士兵,以有限的装备来拖延和削弱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力量,这种战法虽能让希大爷速战速决的企图破灭,源源不断的人力消耗却也透支着毛熊人民的生命力。

  大量的农业和工业人口都被作为作战力量消耗在前线,后方的劳动力也开始出现缺口。

  为了解决大规模征兵导致的人力不足问题,毛熊动员了大量女性,少年和老人来补充失去大量男性所产生的劳动力缺口。

  这让女职工在相关部门中的比例急剧上升。

  战争中后期毛熊红军正面临着和德军一样的严重人力危机,苏军的作战单位处于普遍的缺编状态,指挥官也要开始想方设法避免代价高昂的正面强攻。

  人力枯竭的问题一直延续到战后,全国居民人数要到1955年初才能回到1940年的水平,而在局部地区恢复到战前水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二毛50年代末,拉脱维亚60年代中期,白毛则到70年代初。

  大量的人力损失也给战后经济恢复造成了阻碍,有人曾估计毛熊普通工人即使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12小时,最早也要到1952年才能恢复至1940年的生活水平。

  虽然按毛熊官方说法,战后重建的成果取得了超出预计的胜利,战后第三年工业总产值就追上了战前水平(重工业达到1940年产值118%)。

  但是农业由于经济发展的顺序是“重、轻、农”以及法西斯德军带来巨大破坏的后遗症等原因,到1950年也依然只有85%的战前总产值。

  战争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大量的男丁损失让女性所占的人口比例提高了。

  战争期间在毛熊红军中服役的女性军人约100多万(战时毛熊女性军人简介见附录),而构成毛熊红军的主体是约3300多万的男性军人。

  这说明将近35%的男性人口在军队中服役,也意味着苏军在战争中的2900多万人伤亡主要是由男性承担。

  有统计显示,在当时50岁前被打死或者因伤致死的人中,男性约是女性的三倍多。

  最终,到了1950年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3.9%,小于1940年的47.9%。

  反观德国呢,在二站期间德军在册官兵数量高达1700万人,伤亡数字也突破了1000万人,那么其中有多少是战场上阵亡的呢?

  伤亡准确数字历来都是参战各国统计工作的难点,所谓战死应该包括阵亡、战伤死、战病死和失踪,另外还有其他伤亡归类,比如被俘后死亡等等。

  根据战后统计,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中共死亡457万人,但真正意义的“战死“数字是320余万人,死亡数量中战死者约占70%。

  其它死亡方式约有130余万,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被俘的91000人,战后生存者仅有5000。

  德国的军队构成非常复杂,它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兵源方式:

  1,希大爷上台但未开始扩张时期的德国人,时间节点应该为1936年底;

  2,被德国吞并的奥地利人;3,东欧地区的日尔曼人,比如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波兰和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里的日尔曼人;

  4,被德国夺回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日尔曼人。

  这四个部分是纳粹国防军的主要兵源构成,占1000多万军队中的绝大部分。

  而武装党卫军除日尔曼人外,还包括其它三个部分,5、毛熊和波兰战俘;6、西欧和北欧志愿兵;7、其它大洲的志愿兵(主要是亚洲和美洲),其中毛熊和波兰战俘组成的伪军死亡不计在内,第6和第7部分的死亡人数只有30000多人。

  所有的官兵死亡人数中,在苏德战场死亡数量最大,达到380万人,占比83%;其次是1940年法国战役和1944年以后的西欧战场,死亡大约50多万人,占比11%,由此可见,毛熊的卫国战争确实是第二次世界大站欧洲的主战场。

  在其它战场上死亡总数约27万余人,占比6%,包括1943年以后的意大利战场死亡15万人;巴尔干半岛各国死亡105000人(南斯拉夫搞掉的最多,然后是希腊军队和英军);1939年波兰战役死亡12000人,北非战场死亡15000人,其他死亡则发生在一些占领地区的抵抗活动中。

  这仅仅是死亡和战死人数,不包括战伤和致残,否则数字要突破100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与一战时期的失败有本质不同,德国1918年的终战只是帝制崩溃,德皇跑路,总参谋部取消,但支撑这个国家的所有传统机构都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地方政权依然存在,还算是一个有政府有组织的国家。

  然而二战过后,由于德国高层纷纷自杀或被捕,1000多万军人的伤亡和几百万成为俘虏,以及被宣布为非法,整个第三帝国和任何一级政权已经不复存在。

  整个德国被美苏英法的占领军所统治,德国本土具备劳动能力的男子数量几乎为零,几千万居民当中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他们必须依靠占领军维持法律和秩序,同时也得依靠占领军提供食物和燃料度过1945年寒冷的冬天。

  既导致更多的德国人在饥饿和寒冷中死去,也使一片废墟的德国重建变得非常困难,战后的德国,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一切拜希大爷所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德国人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盲目地选择了希大爷,死心塌地的追随着希大爷走向战争和毁灭。

  从1939年9月1日第一声炮响开始,整整五年八个月零七天,别说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根据考证,德军的师长平均三周挂掉一名,军长平均三个月死去一名,足见二站的惨烈。

  当然,这个数字压根儿没有准确性可言,后世的统计也根本不具备科学的可能,所有数字都只是大概的估计。

  但不管如何,惨烈都是苏德战争的代名词,不管你有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都会离死亡如此之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sp.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sp.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